轻书律影

【圈向杂谈】打通堂的概念与魅力

Published on
Author
不正经的仲玄
Published on

写这篇文的起源是看到了一位知名博主的博文,她贴出了一张自己涂的圈子爱好小瓶子。迄今为止我们也见过不少兴趣小瓶子了,涵盖不同的圈子,不同的尺度。而但凡偏向小圈一点的兴趣瓶子就会出现一个选项,“打通堂”。我也发现了一个现象,包括这位博主在内,大部分我接触的圈内人对这个词都是非常陌生的。所以这篇文即是非专业的科普,也有我个人对这一行为的剖析。好了废话少说,我们直奔主题,什么是打通堂?(已经知道的朋友可以跳过下两个自然段)今天的我们已经不知道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在什么时候,但个人认为他很有可能是作为一个民间俗语出现在戏曲行业充分发展的明清时期,大意为在科班的演出当中,如果有某人犯了严重错误,那么参加这出戏演出的人就都得挨打,这种事基本发生在学徒身上。从后来接受采访的老艺人的描述来看,这件事本身是极度落后残忍,严重伤害当时处于社会底层艺人人格的。后来那些反应梨园行当的影视作品,基本也都会拍摄这种桥段,比如《霸王别姬》,现在依旧不少人的入圈启蒙。

但有意思的事情在于,打通堂与圈子文化的奇妙化学反应。打通堂依旧是圈内文字作品所热衷的桥段,比如近年大火的德云同人系列,打通堂可是必有的。站在旁观者角度看着文字作品里满院子的长凳上趴满了青涩的少年,青筋爆起的老师傅高举着戒尺,一声声皮肉响,一句句“打的好”,这个桥段无疑是极具视觉冲击力了。那么,这个桥段是国内独有的吗?那自然也不能说全是,至少“public punishment”概念里也包含了打通堂的意思,比如我至今仍旧热爱的“Lupus spanking”.“girls boarding school”,也有一个个姑娘排队等待受罚的剧集。那么,除了视觉冲击,这个桥段还有什么魅力?说的很简单就是,“打通堂”很“小圈”。大小圈区别定义什么的向来众说纷纭,但很少有人会否定小圈之所以被称之为小圈,是因为具备了一些传统大圈一般没有的东西,其中一样,他能够把本应处于私密的圈内关系给正当化,并赋予他正向效应,我们一般称之为训诫感。打通堂,是一个训诫感爆棚的桥段。站在被动角度,接受打通堂,代表了你缅伏于规则与权威,而规则是你必须做好你该做的事,才能免于皮肉之苦,你并不一定享受挨揍的过程,而揍你的那个人,也未必享受责罚你的过程,只不过规则使然罢了。主动需要站在绝对公平的位置,不能对某人手软,也不能对某人手重。你们双方都受制于规则。在等待者,耳边是同伴的哭嚎,想到的是你即将遭殃的皮肉,颇有种幼时排队背书的感觉。那么一场打通堂最幸福的应该是第一个挨揍的人了吧,等他挨完,只需要晾臀反省,表面上满脸泪花,不过耳边听着后来人的挨揍声,心里暗喜,除非……还有第二轮接着,我们再赋予一些情感因素,因为我最喜欢的题材是MF,所以用MF举例。少女等待着受罚,一个个同伴光溜溜的身子趴在倾慕之人的身上,心里不是滋味,那种名为醋意的情感渐渐萌生,她第一次发觉,自己已经陷进去了。由此可见,带打通堂的兴趣瓶子似乎更侧重测试自己对于圈内作品的态度,毕竟现实里的实践关系也很难感受到打通堂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