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ublished on
- Published on
- Published on
风流儒雅的周郎与雄才大略的孔明之间一段彼此惺惺相惜的故事,风光无限的周郎在强悍的外表下内心肉体是脆弱的,世上除了孙策,孔明是最理解最体谅他的人,他们是知音,亦是对手。
——作者题记
建安十三年深秋时节,为迎战曹军,江东健儿加紧练兵,东吴大都督周瑜专注观看将士们演练的阵形,白色的披风被江风吹起,周瑜打了个寒颤,他年轻英挺的脸上剑眉紧锁,将士们高昂的气势丝毫无法缓解他心中的忧虑。他心中的压力实在太大了,他肩上的但子实在太重了,曹操带军南下,欲图吞并江东,朝中文官要战,武官要降,年轻的主公孙权一时急得没了主意,是他极力驳斥江东重臣张昭的投降言论,力主主公与曹操决一死战,在文官们疑虑的目光中,他带精兵三万屯驻三江口,作为主帅,江东的安危系于他一人身上。武官虽和他一样主战,可当主公任命他为东吴大都督统领三军时,老将程普黄盖等人对他并不服气,一个文弱书生怎能接下这么重的担子,第一天点兵,程普就借故没有到场,军人本来就是直肠子,程普几次为练兵之事与他意见不合,当众给他难堪,幸亏他气度恢宏,笑着折节容下,可背后的苦楚只有自己知道,老将不服气他心中是多么难过啊,有什么事他尽量苦着自己去亲自过问,能少命令老将就尽量少命令,不愿在紧要关头与他们发生冲突。曹操收服了荆州刘表的水军,张允蔡帽二人操练的水军训练有素,阵形严密,不好对付。内忧外患交集在一起,周瑜夜不能眠,每天白天看练兵观察地形,晚上对着地图苦苦思索,一天只睡两三个时辰,最要命的是食欲越来越差,这两天连干饭都吃不下,为保存体力,只喝点稀粥度日,望着眼前的士兵,他的眼睛一阵阵模糊,双眼一黑,摇摇欲坠,随行的亲兵眼明手快,上去扶住他,大呼:“大都督,大都督!”可周瑜毫无反应,晕了过去。
亲兵将周瑜抬回中军帐,赞军校尉鲁肃、老将程普黄盖赶来探望,军医把脉后,鲁肃焦急地问:“都督的身体要紧吗?”军医道:“都督主要是劳累过度,五脏失调,吃吃几幅药看看再说。”鲁肃见军医没个准话,在帐中来回走动,对程普道:“老将军,大敌当前,都督在这个紧要关头病倒,您说......"周瑜缓缓睁开眼睛,虚弱地笑道:"子敬莫急,我睡一觉就好了。”程普道:“都督慢慢休养,就将军中之事交给老夫吧,这仗还没打都督就累病了,如果打起仗来,不眠不休的,都督的身子哪承受地了。”程普本是一番好意,可在周瑜听来格外刺耳,他年少时身体单薄,最怕别人说他娇贵。可越心急,病越是不好,一连几日,周瑜药和饭均不能下,别说处理军务,就是坐起来头都发晕。
诸葛亮闻之周瑜病得不轻,军医束手无策,便来探视,几日不见,周瑜瘦多了,脸色苍白憔悴,他扣了扣周瑜的脉门,言道:“都督之病,孔明有一土法治,只是疗法古怪,治疗时痛不可当,怕都督不愿意,也受不了。”周瑜问:“何法?”孔明命亲兵退下,只留鲁肃在侧,低声道:“在臀上针炙,每次扎二十根银针,不出十日,都督定可复原。”鲁肃一听气不打一处来,这诸葛亮真不是个东西,周瑜是江东出了名的美男子,他难道想趁人之危,趁机调戏周瑜?都督是肠胃问题,要扎针也得在肚子上扎,哪有扎在臀上的道理?周瑜一听脸通红,自己的尊臀怎能随便由人摆弄,可又转念一想,东吴三军有多少事等着他处理,诸葛亮向来是做事沉稳之人,没有把握的事他是不会随便说的,看他认真的样子,说不定如此奇法治疗真的有效呢,事已至此,只好死马当活马医,试一试。
周瑜慎重地问诸葛亮:“若按先生的办法医治,可保我几日康复,你有几成把握?”
诸葛亮轻摇鹅毛扇,不急不徐,手抚胡须言道:“十日足矣。”
周瑜见诸葛亮胸有成足的样子,转忧为喜:“此话当真?那请先生放开手治吧。”
诸葛亮道:“不过这病三分治分养,都督安心休养,我才可保你十日康复,若还是日夜操劳,那时日可说不准了。”
周瑜笑着,面庞露出两个浅浅的酒窝:“孔明先生,以后私下叫我公瑾就行了,都督都督的听着生分。”在一旁一直没讲话的鲁肃在心里盘算,天哪!难道周瑜真要依诸葛亮之法治疗,一天扎二十根银针,十天下来二百针,周瑜要吃多少苦,鲁肃犹豫道:“公瑾,三思啊,一旦施起针来,奇痛无比,你……”
周瑜潇洒地一挥手:”我自舒城起兵,十几年来,历经大小百余战,受的大伤小伤数也数不清,什么样的苦没吃过,什么样的痛没尝过,还怕这小小银针.”鲁肃见周瑜心意已决,不好再劝,诸葛亮打开药包,叫周瑜在床上趴好,周瑜趴好后,诸葛亮掀起他的长袍,正欲去解他的中衣,虽然事前都说清楚了,可真到了紧要关头,周瑜还是面皮薄,羞得俊脸通红,按住诸葛亮的手:”我自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