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 古代版 (父子,软萌乖儿砸,古风)
- Published on
- Author
- 陌上花开何须记
- Published on
- MMAI分类可能有误
这是一个软萌软萌,也许有一丢丢虐的小短篇。
现代 不同 的链接:
长安城中有一家酒楼叫安乡,此酒楼面上是供人食宿的地方,实际上行的是花楼之事。安乡的生意比不得长安城中夜夜笙歌的花馆、酒肆,却也是不温不火开了二十来年,听说,这家酒楼背后的老板是朝中的大官。
沈小何,今年十四岁,他出生的时候,他娘还是安乡酒楼有名的花魁。照理说,作为一名有职业操守的花魁,一夜风流下的产物留不得,可他娘从小身子不好,大夫说,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这次不生,也许今后就生不了了。
他娘盘算着,等再干几年,赚够银子,就带着沈小何搬到小县城改头换面,当个良家妇女,兴许还能找到一户好人家嫁了。可人算不如天算,沈小何四岁那年,他就生了一场重病,没过几天就走了。
临终前,他娘对他唠叨说了好些话,可他那时候年纪小,只记得几句。
“我家小何啊,娘这辈子也就稀里糊涂把你爹骗上床了,除此之外,没和别人干过那事,更没人能把我骗上床。你娘这就卖艺不卖身你知道么……可是,别人哪会相信,只会我说‘当了婊子还要立牌坊’…….”
“呜呜,娘……”
“来来,给娘捏捏你的脸,我家小何那么乖,你那个爹……怎么就再也没回来过呢,可怜我既不知道他的身份,也不大记得他长相,娘不但身子不好,还脸盲,真不记得他长相了。我只知道他姓沈,有块黑不溜秋的家传玉佩,屁股上还有一个胎记,和你屁股上的那个一模一样……”
“呜呜,娘……”
“娘已经把你托付给娘的表叔的儿子了,他家在长安城中最繁华的那一带卖早点,不管怎么样,总比留在这好,万一他们把你捉去卖pigu怎么办……”
“呜呜,娘……我不要卖……”
新坑艾特几个人
一顿早饭引发的血案
长安东市街头,伴随着何记面铺蒸笼里冒出的袅袅白烟,迎来了第一抹晨曦。何记面铺的地理位置算不得突出,店面也小得可怜,卖的东西更算不上好吃,但这面铺开得最早,所谓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凭借着这一优势,铺子勉强维持着何家一家五口的生计。
“小何,去尝尝面汤的味咋样?好像有客人过来了。”四十多岁的男人皱着眉头,打开蒸笼,用手捏了捏包子表皮。
蹲在一边的小少年正在灶台边卖力得扇着扇子,听到嘱咐,便把扇子插在腰间的布腰带上,打开大锅,面汤汁咕噜咕噜冒着泡泡,少年凑近闻了闻,拿起一旁的大勺子,舀了点,放进嘴里尝了尝,“好像还可以,爹你要尝尝吗?”
“这位客官,您看,要吃点什么?小店有面,有包子,还有豆奶,面有牛肉面,卤蛋面,鸡蛋面…….”
少年回过头去,只见一锦衣华服的男子背对着他,正看着挂在墙上的菜单牌子。男子一身奶白色缎袍,黄灿灿的晨光下,袖口与领口那绣的繁琐花纹熠熠生辉,好像是……用银线绣的?原来这就是用银线绣的衣服啊,少年想到前段日子他去偷听华辉书院的课,有一学生就和大家说自己的衣服是专门定做的,衣料上的花纹还是用银线绣的。可是……用银子做成的线真的可以绣衣服吗?会不会穿起来不舒服?可就算舒服,是不是太浪费了。
当时少年觉得稀奇,就想看个仔细,却不料被书院的学生和夫子发现了,时至今日,他看着不远处男子的衣裳,总算知道用银子做成的衣服是什么样了。面馆来的客人一般都是晨起赶路的旅客,要么就是宿醉未归的酒鬼,少年还是第一次看见穿得这么好看的客人。
何老爹用自己的宽大袖掸了掸板凳上的灰,“这里坐吧,一会太阳从那头出来,不刺眼。”男子依言坐下,手指扣了扣桌面,“来碗豆奶,还有牛肉面。你们这包子好吃么?来个尝尝。对了,再加个煎蛋,牛肉片另外再加一碟。”
“好嘞。”何老爹声音都高亢了起来,难得有人一下子点这么多,似是生怕客人反悔,何老爹赶忙回头盛了一碗豆奶端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