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书律影

元棠村民俗学考察系列 #1 端午节

Published on
Author
Windy40
Published on

表面上元棠村的端午节庆传统和其他岭南地区差不多,也是赛龙舟和吃粽子。但按照我这些年来的研究,这其中肯定隐藏了一些重要的线索,能帮助解开这独特文化的迷团。今天的龙舟赛分为成人和少年组别,成人比赛在上午九点举行,中午吃过粽子后,等到太阳没那么毒的三点才到少年组的比赛。

为了完整看到整天的节庆活动,我一大早就到了红水河傍边,看看村民是如何准备这天的祭典和赛事。在接近村子中心的一段河流都是比够少石头的泥滩,这里建做了小小的几个上船用的小码头,傍边已经泊满了龙舟。听说以前人多的时候每年端午节都有二十多艘龙舟参加,连附近的村子都会有人来参加。但近年城市化加速,村里好多人都搬到香城了,基本上十艘左右已经算很多了,还已经算上特别从城里赶回来参加的村民。

我开始仔细观察这些龙舟的特色,毕竟这也是这次考察的重点。每只龙舟的颜色和绘上的龙形图腾各有特色,只有舟上的木架和桨的颜色统一都是赤红和深黑。 这配色很容易就让人联想到村里神庙和祠堂外的标志: 一棵拥有长长根系的黑色大树,上面挂着一颗颗红红的果实。和一般的龙舟一样,船头是鼓手打鼓的位置,设有一个高起来的木凳。但在这高凳前一点的位置安放了一个"A"字形的木架,木架由十几条磨滑了的木柱所组成,圆滑的木头上漆上了鲜艳的红色,和黑色的船桨组合起来有着一种神秘的美感。木架的形状点像一个变了形的梯子,四只脚由一个前低后高的顶部连在一起, 上面是平滑的表面,侧面绘有老虎图案

我问一个和我一样早了来的村民,"那个红色的木架是什么?""那个呀,那是一会放龙鼓的地方。这个架子叫「伏虎」,是用来固定“鼓童”的。""哦..但要放那么高吗?" 教授有点疑惑。”鼓铜是一种鼓的名称吗?”“哈哈,这个你就有所不知了。我们元棠村的龙舟和一般的龙舟不同,我们村的龙舟鼓是用一名鼓童男孩的屁股所代替的,击打的工具也由鼓棍改为一种特别的牛皮鞭。你看,那边的鼓手手上拿的就是。”傍边的村民指着河边第一队到达的龙舟队说道。

之后他继续解释,这龙舟鞭有两个头,牛皮由手柄的尽头开始分开,整条鞭约20厘米长。这鞭所用的牛皮都是选用最柔软的部分,以减少拍打在臀部时的痛楚,同时由于两边的牛皮间之的空隙,抽动时会发出巨大的响声。

很快其他参加龙舟赛的人也陆续到达了,开始登上各自的龙舟上,我数了数,发现每个龙舟队伍都有11个人,舵/夺旗手1人、桨手8人、鼓手1、再加上一个约十二到十六岁全身赤裸的少年。 他们上船后,每队的鼓手和少年都会站到龙舟前面的位置,少年则趴在那梯子形状的红木架上,让鼓手别将他的手和脚分别绑到木架的四只脚上,把他的头和肚子放A形架的两条木上承托着。 由于木架的结构是前低后高,前窄后宽,绑好后少年的双脚会分开到比肩膀更阔,结实黜黑的屁股成为身体最高的地方,正正对着坐在船中间和尾部的桨手们,小小的男性象征在两腿间自然地垂了下来,顶在前面的木板上。最后鼓手把一条木隔在男孩的小囊袋后面,防止一会在不断摇晃的舟上鼓手会打到村子传宗接代的重要 “零件”。

做好准备工作后,鼓手就站到龙舟最前面的位置,面对着舟上所有的乘员。这样的安排下,桨手们全都可以清楚的看到前面的鼓手和男孩高高拱起的光屁股,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