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ublished on
- Published on
- Published on
如题。
无论如何回复不了,回复了一个下午,总是秒吞。
阿冷另有一个马甲,便重建一个楼,发小孟的番外。因为在原来的楼里发怕你们只看楼主,那就看不到更新了。
回复了几个宝宝,但大多数宝宝估计还不知道,请大家看到了相互转告下,么么
先将前几天的发上来,大家好连着今晚的一起看
元隆纪事番外
作者:阿冷
文艺版标题:两心知
粗暴直接通俗版:一盒茶叶盒和一只鸟引发的血案
注意注意,前方高能预警,此番外比正文更无脑更不负责任!!慎入!!
此番外为《元隆纪事》正文之前的故事。
元隆十二年,正值仲夏时节。天边一轮弦月高挂,夜色沁凉如水。孟府上下便笼在一片乳白色清辉之中,宛若霜雪洗浸也似。庭院里宴席还未撤去,踉跄着脚步行酒划拳的达官贵人也未散尽。满座朱紫,华衣锦服,虽不闻丝竹乐戏之声,却也端的是一番天上人间难觅的繁华景象。
孟老爷近几年来身子越发不佳,故而只出来周旋了宾客,便进去歇息了。京城高门无不知晓孟家幺儿位居内阁,更兼天子恩宠。长女孟贵妃多年未有生育,如今却诊出玉燕投怀的佳音。天子膝下子嗣稀薄,皇长子不得爱重,若有弄璋之喜,便大有卫子夫霸天下之意了。如今恰逢孟长卿生辰,自是无不逢迎,直将孟府挤得水泄不通,门庭若市。
孟长卿从席间退避出来,躲到自己房里。他酒量甚好,今日饮了几杯也只是薄醉而已,白玉般的面庞浮了一层玫瑰佳酿般的酡红。几个侍女便上来替他松了发冠,拿梳子蓖头,发散酒气,又端了银盆巾帕。孟长卿自己接过来拭了把脸,把巾帕敷在面上,轻声吟唱道:“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他这样举动,身旁侍女见了便忍不住笑道:“公子吃醉了。”孟长卿甩下巾帕,道:“哪里就醉了,不过这么点子酒。”他抬起身子,懒懒道:“去叫管家拿礼单来我瞧瞧。”
孟府的管家便躬身进来,拿了礼单递给孟长卿。孟长卿接在手里扫了一眼,笑道:“还是阿姐的礼最合我心意。这个珊瑚笔架我看上许久了,难为她还记得。”管家道:“贵妃娘娘若不是怀着身子,大约今日也能亲自回府来呢。”孟长卿理理发丝,看着礼单道:“贵妃出来一趟又是排场又是规矩,回了自个儿家也不自在,倒闹得阖府上下出来接驾不得安生呢。”
孟长卿翻了翻礼单,忽道:“这松萝茶是谁送来的?”管家一怔,道:“这上头写着名字呢。”他凑近了些,轻声道:“何家大人调回京任户部主事了。”
孟长卿眉间跳了一下,依旧若无其事道:“知道了。”他身边的侍女素来被调教得诗书兼通,雅致伶俐,便有一个俏生生笑道:“‘松萝山中嫩叶荫,卷绿焙鲜处处同’。这是清明谷雨的茶,这人真是个背了时的,怎么如今夏日里送这茶?”
这是不合时宜之物,但此刻一股茶香环绕的隐秘情感,陡然从孟长卿心底升了起来。当日两个小小的孩子,你敬我让,举着朴拙的木勺子,学着大人的模样,候汤,治器,纳茶,烫杯,淋茶,直至举案齐眉,三龙护鼎,再斟流霞。他们这样安静对坐着,欢喜地品茶,谈着最稚气无聊的琐事,仿佛世间再无万物侵扰,只余这样的美好与幻梦。
孟长卿自己都不记得,孟何二家比邻而居,他与何家公子一段竹马之情,是怎样久远的故事了。许是岁月太过悠长,尘世也太纷繁,无人再去探寻其中究竟,只是这份情谊被这嫩绿的松萝一提醒,方知不仅曾鲜活存在过,且不曾完全泯灭忘却。
他呼出一口气,疲惫地合上眼睛。那侍女过来替他揉着太阳穴。此刻门外几个家人慌张跑了进来,孟长卿愣了一下,待瞥见他们身后的秉笔大太监丘山,笑意便从唇边直绽放开来。
丘山身着御前大监的服色,满面皆是笑容,吉祥话也是一句接着一句:“孟大人吉祥如意,年年岁岁有今朝呐!万岁爷今日惦记得很呢,直想着来府上讨大人一杯寿酒喝呢,无奈走不开来。”他凑上前去悄声道,“万岁爷说了,今年委屈了大人,等脱了服出了国孝,万岁爷给大人再补做个生日呢。”
原是因着几月前宫里先帝一位老太妃薨了,皇帝一向重视仁孝之道,虽是庶母,也郑重服丧,令国孝期间全国上下禁丝竹戏班。故而今日孟长卿做生日,虽则人多,也少不了有些冷清了。然孟长卿自己并不喜欢听热闹戏,因而并不在意,只笑道:“皇上言重了,又不是整生日,哪里值得这样郑重其事起来。他能记得就很好。”说罢这一句,不觉两颊泛起了红霞,自己低着头笑了起来。
丘山挥手向身后的小内监道:“把东西拿上来。”孟长卿道:“公公此来可有旨意?臣去摆香案接旨。”丘山忙笑着止道:“大人不必忙乱了,无非几句口谕而已,大人听了就是了。”有个小内监便端了一只金笼上来,丘山道,“这也是万岁爷私下赏的小玩意儿,不曾记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