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书律影

古人体罚时为何爱“笞尻”

Published on
Author
band
Published on

俗话说,“颈项缚绳子,屁股打板子。”在古人看来,屁股似乎是天生挨打的。细究起“打屁股”历史,“父母打”远早于老师体罚学生。

随着因虐打不认真学习养子而入狱的南京李女士半年刑满出狱,体罚孩子近来又成社会话题。在中国古代,坊间就一直有“棒打出孝子”、“板子头上出状元”的说法,“棍棒教育”曾长期流行。但如何体罚,古人还是有讲究的,一般选择“打屁股”,而非“随便打”……

“笞尻”为何是体罚学生的常见方式?

《咏岁考生童》:“求打声如沸,赐打甘如醴”

屁股,生理学上称为“臀”。对于臀,明代宁一玉在《析骨分经》中的“臀”条称:“尻上横骨为腰,挟腰髋骨两旁为机,机后为臀,属足太阳膀胱经。”与研究臀一样有历史的,则是体罚中的“打屁股”行为。

古代老师体罚的方式很多,脸、手、背、腿、脚这些从上到下的部位都可以打,如掴脸、打手心,而其中以“打屁股”最常见。“打屁股”是口头语,书面语叫“笞尻”,通称“笞教”,具体说是“用扑作教”。

笞教的对象,主要是学子和孩子。清褚人获《坚瓠集・壬集》“岁考生童”条,引吴复庵《咏岁考生童・驻云飞》:“真个蹊跷,新进高年各讨饶,文字原颠倒,疾病应昏耄。自古法难逃,用扑作教。虽不伤臀,示辱还堪恼,掩耳吞志忍这遭。”

吴复庵所述的是明朝笞教现象。明朝学生岁考分为六等,“用扑作教”是惩戒没考好、成绩排在第四等学子的。被“打屁股”并非最糟糕,如果再差一等则是直接降级,甚至关起来,或开除。为免遭降级,保留学籍,于是出现了在今天看来很滑稽的一幕,不少学子会央求主考官(督学)打自己的屁股,此即吴复庵在《咏岁考生童》所说的“求打声如沸,赐打甘如醴”。

古代这种笞教现象曾被当年来华的外国人作为“新闻”记录了下来。明嘉靖年间来华的葡萄牙人克路士在其撰写的《中国志》中写道:对生员,“如果他(主考官)觉得他们尚有学习能力,便命令鞭打他们;如果他们挨了打又不能改正,他下令除鞭打外,把他们关押几年……”此外,他的同胞伯来拉来华时也曾看到过类似一幕,并写进他的《中国报道》中:“考不合格的学生被打发回去再学习。因懒惰、懈怠而荒废学业的,要受到鞭笞,有时被投入牢狱。那年我们在监牢里遇到这种人,我们发现很多人像这样受到处罚。”

即便到了学制改良的清末民初,笞教仍是老师常用的教育手段。如陈独秀、沈从文等近现代很多名人,都曾挨过或见过“打屁股”,还写进他们的回忆录中。

公堂杖臀图(明《忠义水浒传》插图)

“打屁股”式“棍棒教育”出现于何时?

《尚书》:“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

古代老师喜欢“打屁股”除臀部生理上适合体罚、不易致残和外露外,还与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有直接关系。“打屁股”这种教育方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这从《易经》上可窥一斑,第43卦第四爻是“臀无肤,其行次且”,第44ヘ缘谌爻是“臀无肤,其行趑趄”。这两则卦爻意思相同,都用“臀无肤”来表述观点。为何“臀无完肤”?不就是笞打所致嘛,不然也不会连走路都不稳。

对于“打屁股”,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尚书》中说得更加清楚,卷二《虞书・舜典》称:“移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

舜帝在器物上刻画过五种常用的刑罚,其中的“扑作教刑”就是用木棍抽打作为学校的教规,可见“棍棒教育”在中国的历史有多么悠久。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