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衙门审案打板子很黑很变态
- Published on
- Author
- 东寅子
- Published on
原作:知白守黑
平时看古装电影和电视剧时,经常看到大堂之上审案官审案时抛下令签,命令衙役对堂下跪下的草民“打板子”的情景,这是获得口供的重要手段。所谓的“大刑伺候”,主要就是打板子,又叫杖刑。这个看似简单的审问过程,实际隐藏了很多猫腻儿,里边很有讲究,也很有黑幕,“明镜高悬”匾额下,三尺公案之上,官衙勾结、上下串通、见钱行事、手头把握的黑戏几乎天天上演,给了银子轻打人,不给银子乱打人,让人感觉这种古代的司法审讯方式,真的很黑很变态。
古代的县衙是基层的行政和司法机构,有“吏、户、礼、工、刑、兵”六房。大堂相当于现在的审判大厅,案上通常放着文房四宝、令签筒、惊堂木等升堂办公用品。关于令签有几种说法,一说是黑、红两种,黑色用于较轻的刑罚如打板子;红色只有在判处死刑时才使用。二说是红、绿两种。红头签为刑签,是下令动刑的;绿头签为捕签,是下令捕人的。三说分三种,分别置于“执”、“法”、“严”、“明”四个签筒内,“执”字筒内放的是捉人的签子,相当于现在的逮捕证。其它三个筒分别放白、黑、红三种颜色的签子,白签每签打一板,黑签每签打五板,红签每签打十板。这也许是各地的规定不一,但有一条规定是统一的,就是丢出的令签不能收回,这意味着大老爷说的话是真理,办的案是铁案,不能改判。
说古代审案“打板”很黑很变态的首要一条,就是打板的轻重是由问案官声音的分贝来调节的,而声音的大小则是由行贿的银子多少和关系多深来决定。传说问案官在抛令签有几种声调,如果问案前一点意思和关系也没有,就会大喊“朝死处打”,衙役就会把吃奶的劲使出来,不把当事人整死也会整成植物人;如果问半天当事人还是不承认,问案官很烦时就会喊“狠里打”,这是向衙役发出的逼供信号;对没有私情又没得到好处的当事人,就喊“着实打”;对没有关系索贿未遂者,就喊“着力打”;对尚未送好处的而家庭经济条件尚可又有可能送好处的,就喊“着实打”,威胁之下,把收礼的可能控制在最高限度,把收礼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对有点关系但送礼力度不大者,就喊“用力打”,给点艳色,吃点痛苦;对有关系又行贿的,就喊“用心打”,打板时意思意思就是了。这种审理方式可套用今天的一句歌词来形容问案官的打板口令:“要问我打你有多狠?银子代表我的心。”
说古代审案打板很黑很变态的第二条原因,就是打多少板要看审案官的心情来决定。虽然古代刑律对打多少板有明确的规定,比如清朝县官最多打100板,在唐代刑讯时使用长三尺五寸,大头三分二厘,小头二分二厘的专用讯囚杖,只能击打背、腿、臀,且要求这三个部位受刑相等,刑讯不能超过三次,用刑总数不能超过二百下。但至于每个人打多少,则是由审案官根据自己的心情和判断自定的,随意性很大。一般情况下,衙役把人犯带到大堂之后,审问时要打多少板,这要看坐堂审问官的意思。如果审问官昨天晚上与老婆生气了,气头未过,说不定下面的草民就会多吃几十板,如果是审问官刚刚纳妾喜庆之余,说不定草民就可以少吃几板,真是日有阴晴圆缺,打板喜怒无常。如果遇到是越级告状的,还要再加50板,因为古代和现代一样,官员辖区内有百姓越级上访是件很不光彩的事,证明这个官员当官没有给民作主,应该回家卖烤署了,这是要影响官员政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