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奥赛代表队荒岛求生记
- Published on
- Author
- yutao
- Published on
巨大的庞巴迪850型飞机头部倒插在印度洋的海水里,机尾高高耸立在沙滩上。飞机身后,起落架在海滩上划出三道深深的扭曲的痕迹,暗示刚才的野外迫降并不十分顺利。如果不是因为飞机的油箱已经消耗殆尽,飞机早就起火爆炸了。
这里本来是一处荒无人烟的热带岛屿,但此刻的沙滩上,有一群惊魂未定的少年正在茫然地围拢在一起。他们本是本届世界奥林匹克物理学竞赛金牌组的获奖队员,准备在阿联酋王室的资助下,从美国旧金山乘坐专机出发,参加对阿拉伯国家国际交流活动的。但举办方提供的专机油箱太小,无法承担洲际飞行,而机长错误地选择了无中途加油的直飞航线,当飞机在印度洋上空耗尽燃油时,正副机长立刻独自跳伞逃之夭夭了。幸好中国队队长刘天华及时发现了情况,带领几位英语较好的队员掌握了驾驶舱,在飞机即将失速的千钧一发之际控制住了飞机的姿态,将失去动力的飞机滑翔降落在了这片沙滩上。
此时,由于所有的带队老师与管理人员都无法取得联系,成功迫降飞机的刘天华成为了这群少年的领袖。他现在正忙着指挥所有男生将飞机上的食品和药品搬运出机舱,以便在等待救援时保证补给供应。而女生则被他分配去附近的丛林寻找合适的宿营地。
在刘天华有条有理的指挥下,所有人员齐心协力,终于搭建起了临时的宿营地,开始相互扶持,等待救援队的出现。然而,几天过去了,并没有看到有救援人员身影。储存的食物都吃光了,有人已经出现了营养不良的症状。刘天华等领导层推测,也许飞机在飞行时已经严重偏离了航线,导致搜救队选择了错误的搜救地点。
为了发出求救信号,刘天华提出在山顶设立烽火台,以便来往船只看到信号。但在火堆的管理上,大家又出现了分歧。刘天华本意是让所有女生轮流照看火堆,而男生则承担寻找食物的责任,但这立刻遭到了来自俄国的女生喀秋莎的反对。阿廖沙认为,这是野蛮的东方人性别歧视的体现,因为在原始社会,妇女也是采集食物的主力。刘天华试图向喀秋莎解释在荒岛上狩猎的危险性,但喀秋莎平素怀有俄国人的傲慢,根本没有将刘天华的权威放在眼里。而且在奥林匹克竞赛的决赛时,两个人曾经是主要竞争对手,从那时就积下了夙怨。喀秋莎一心只有胜负,即使在荒岛上,她也没有对合作意识给予应有的重视。全队的女生在成长过程中都是一路考试的优胜者,在人际交往方面本来多少都有点所欠缺,因此此事都是和阿廖沙一样的想法。刘天华感到再争执下去,他会失去全体女生的支持,而在当前的形势下,分裂正是最大的危险,于是只好做出让步,下令全体成员按组分配,轮流照看火堆。
在照看火堆的分配上,刘天华又考虑到阿廖沙性格过于孤傲,和其他人合作会误事,因此将她和几个平时关系较好的女生分配在了一组。但这一行为引起了喀秋莎的猜疑,最终为将来的事情埋下了祸根。
这天,正是喀秋莎一组人负责照看火堆的日子,而刚巧天上正下着雨。拂晓时分,喀秋莎直接带着自己的朋友上山了,而刘天华带领所有队员到海滩上收集海蚌和海藻。正当他们在海滩上辛勤采集时,猛然看到远处有一艘游轮经过,不禁大喜过望。刘天华知道阴天的火堆会更加容易观测,而如果远处的游轮能够看到火堆的话,所有人员都将获救。他们兴奋地向游轮大喊大叫。
然而,游轮似乎并没有发现他们,竟渐渐远去了。
刘天华向山顶眺望,不禁火冒三丈,山顶的火堆不知是什么时候居然熄灭了。
刘天华于是命令几个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女生到山顶去查看情况。不久收到回复,说山顶空无一人,火堆的温度早已冰凉,哪有喀秋莎几个人的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