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ublished on
- Published on
- Published on
本文部分情节改编自电影《Song for A Raggy Boy》,地点与主要人物有所变更。
主要人物:
威廉·富兰克林 William Franklin ——孤儿院新聘任的英文教师。英格兰人,曾志愿参加西班牙内战。有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
约翰修士 Brother John —— 孤儿院院监。以粗暴残忍的体罚管理孩子们。
麦克修士 Brother Mac ——孤儿院教师。对男童有着特殊的爱好。
安德鲁修士 Brother Andrew —— 负责孤儿院的日常杂物。善良而富有同情心,但畏惧约翰修士,不敢对男孩们表露同情。
乔治·梅西 George Mercier——12岁。聪明好动,桀骜不驯,在男童中有号召力。经常仗势欺负其他看不顺眼的男孩。
爱德华·温菲尔德 Edward Winfield——11岁。出生于贵族家庭,母亲早逝,父亲破产后自杀,和妹妹分别被送入孤儿院。
肖恩·彼得斯 Sean Peters——10岁。身材瘦小,性格胆小内向,但在数学方面有特殊天才。
汤姆·贝克 Tom Baker——10岁。原为街头流浪儿童,偷窃时被警察逮捕,因年龄太小,被送进孤儿院教养。
肯特,英格兰,1939
一辆20年产的福登卡车磕磕绊绊地奔驰在肯特乡间的路上,随着每一下颠簸,车身发出吱吱的响声,车窗玻璃也被震得嗡嗡作响。司机不住地抱怨着乡下糟糕的土路,而坐在副驾驶坐位上的中年人却一直一言不发,只是静静地望着窗外那千篇一律的灰绿色的旷野,和即使不下雨也总是阴沉着的天空。
如果你仔细看,会发现这中年人也不过三十刚出头的年纪,但满脸的疲惫使得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老得多。这疲惫不是来自旅途劳顿,而仿佛来自灵魂深处,那双疲倦的蓝灰色眼睛后面似乎埋葬着一段惊涛骇浪的往事,然而如今已只剩激烈燃烧后的余烬。
“先生,前面就是圣保罗孤儿院了。”中年人如梦方醒地转回头来,看见一座青灰色的建筑正在摇摇晃晃中逼近:高高的石头围墙,紧锁的铁门,造型单调没有一丝装饰的楼房。整座建筑给人说不出的压抑。
司机把车停在路边,跳下车,帮旅客把行李从后厢拿下车,收到乘客的道谢和三个英镑后,复又绝尘而去。中年人一手提一只破旧的行李箱,独自向大门走去。透过栅栏门可以看到里面水泥铺地的院子,静悄悄地没有一点声音。如果不是铁门旁的一块牌子上写着“圣保罗天主教男孩收容所”,没有人会相信这里居住着135个从10岁到16岁的男孩儿。
“先生,前面就是圣保罗孤儿院了。”中年人如梦方醒地转回头来,看见一座青灰色的建筑正在摇摇晃晃中逼近:高高的石头围墙,紧锁的铁门,造型单调没有一丝装饰的楼房。整座建筑给人说不出的压抑。司机把车停在路边,跳下车,帮旅客把行李从后厢拿下车,收到乘客的道谢和三个英镑后,复又绝尘而去。
中年人一手提一只破旧的行李箱,向大门走去。透过栅栏门可以看到里面水泥铺地的院子,静悄悄地没有一点声音。如果不是铁门旁的一块牌子上写着“圣保罗天主教男孩收容所”,没有人会相信这里居住着135个从10岁到16岁的男孩儿。
汗,我这个老糊涂,又把一段贴重了⋯⋯
中年人按响门铃。过了好一阵,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修士气喘吁吁地赶来:
“是富兰克林先生吗?”
“是我。”
“请进,请进。我是这里负责杂务的安德鲁。“
“你好,安德鲁修士。”
安德鲁引着富兰克林穿过院子,富兰克林忍不住问道:“孩子们都在哪里?”
“他们都在厂房里工作,晚饭时你会见到他们的。”
“工作?”
“是的,都是一些简单的服装加工。孤儿院经费紧张,承包了军装场的一批活儿。孩子们上午上课,下午劳动。你看,那边就是厂房。来,这边走,我先带您去看看您的房间”
将行李搬进房间后,老安德鲁又为富兰克林一一指点了教室、办公室、餐厅的所在,末了,安德鲁道:“希望您在这里工作愉快。”
富兰克林微笑:“我也这么希望。”
安德鲁忽然放低声音:“您是这里第一个不是修士的教师。这里的修士们都比较保守,请您一定要谨慎一些。”
富兰克林楞了一下,然后微笑:“谢谢您,我明白。”
跟校监约翰修士的会面远不如跟安德鲁的愉快。约翰修士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接到的信上说你上午11点就会到。“
“抱歉,修士,我的火车有些晚点了。”
“那么我再提醒你一下,你的课明天上午9点准时开始。你的责任不仅限于教这些男孩读和写,还要在平时监督这些男孩的行为,确保他们循规蹈矩。任何违纪的行为都要报告给我,由我统一处理。”
“我知道了。”
约翰漫不经心地翻翻手中的履历表:“你曾经在一所私立学校任教?”
“是的,不过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这之后你都在做什么?”
“旅行,开阔眼界。”
约翰鼻子轻哼一声:“我从来没觉得旅行可以开阔眼界。”
富兰克林挑起一边眉毛,反问:“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