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ublished on
- Published on
- Published on
0001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吴文信及其家人,他家住在江城。江城没有设成地级市之前是地区。江城地区座落在盆地边边上,幅员辽阔,下辖19个县。江城县是江城地区所在的中心县,江城县的人不多,几十万人,属中等县城。江城也算是个古城,但江城县本身要说有啥著名的历史遗物,却也说不上,顶多是一些传统的根深蒂固的思想罢了。不过江城县也有令人舒适的地方,那就是气候宜人,环境秀丽,盛产美女,很适合居家过日子。
吴文信家虽在美丽的江城县,却不是城市居民,而是典型的乡民。他家所在的乡叫花桥乡,最大的特色,除了山清水秀盛产木耳之外,恐怕就要数盛产虐妻之夫了。在花桥乡,几乎家家户户的婆娘媳妇都是要挨男人的打。区别只在于打的次数是多还是少,是重还是轻而已。
吴文信家所在的那个村叫吴家沟,有一百多户人家,多数人姓吴。也有外姓人,其中,“李”姓者居多。
吴文信的爷爷吴大胡子算是吴家沟的名人。他真名叫吴德海,因为长了满脸的络腮胡子,加上性格特别暴躁,所以大家给他取了个外号“大胡子”。叫多了,习惯了,晓得他真名的倒没几个了。吴大胡子的知名度产生于有钱、讲义气,但最厉害的还是要数管教老婆的手段了。
吴大胡子是20岁那年娶的婆娘。他婆娘叫叶霞,当时还只是个15岁的黄花闺女,是外乡人。据说她是她那个乡的大美人。因为吴大胡子有钱,又一表人才,叶霞的爹就把她许配给了他。吴大胡子把大美女叶霞娶进来时,吴家沟的村民们看得眼红、羡慕、流口水。
若干年后,叶霞在给孙子吴文信讲这段事时说:“长相美丽的女人在别的男人那里会得到疼惜怜爱,但对爷爷而言,那就尽显他的征服之力了。我刚嫁进吴家的当天,爷爷的手段就让我心惊胆颤了。”
这事吴文信是知道的。他妈梁冬梅给他讲过。他爷爷有钱,也舍得花钱。娶他奶奶时,气派搞得大。花了大钱,雇了花轿,请了唢呐队,专程跑到他奶奶的家乡把她抬上了轿子,一路上唢呐吹着,热热闹闹的进了吴家沟。
但花轿并没有直接抬进吴大胡子的大院里,而是在门口就落轿了。叶霞被人牵着从轿里走下来,却见门口横放了一根竹竿子。叶霞是蒙着盖头的,看的很模糊,周围的人提醒她有竹竿要小心。她小心翼翼走过去,弯了弯腰,试图进去,但因竹杆放的太低,根本进不去。此时,周围看热闹的村民们轰堂大笑,趁机起哄:“爬呀,爬呀,爬进去呀。”
旁边的人悄悄告诉叶霞:“得跪爬着进去。这是吴家的规矩。”
叶霞虽是大美人,却算不上有骨气。她心里虽觉得羞辱,但并未提出任何异议,只是脸上的表情很难为情。好在头顶上有盖头,没人能看见她的表情。她吸了口气,镇定了情绪,不顾害羞,也顾不了尊严,两腿杆一弯,双膝就跪在了地上,接着两手也撑在了地上,然后一步一步地压着胸部,小心翼翼地从竹杆下面跪爬着,那姿势跟母狗似的,她生怕碰着了竹杆落下来,那就出大丑了。最终还是很顺利地过了这一关。
吴大胡子15岁就混迹江湖,很有整人创意。他使这样的手段对付叶霞,目的简单明确,就是要让她知道,进了吴家的门就要明白自己的身份和地位,那是要比所有吴家人矮一截的。
当吴文信问起叶霞这事时,叶霞也给他讲了一遍,跟他妈妈梁冬梅说的大同小异。吴文信很好奇,问她:“爷爷这么捉弄你,你真的没有一点生气?”
叶霞笑着说:“生气啊,气的要死呢。刚嫁进吴家就要象母狗一样爬进去,换着是谁都要生气啊。可生气顶啥用?总不任着性子跑回娘家吧?真敢那样,我爹不打断我的腿才怪。就在我上花轿前,我爹就提醒我了,说从走出叶家的门就是吴家的人,不管吴家打也好骂也好,都只能好好受着,不准跑回娘家,否则打断了腿还得送回吴家。所以,就算再生气,也是要忍的。”
吴文信接着又问:“听我妈说,你一进了吴家的门就挨上了爷爷的板子,是不是啊?”
叶霞说:“你妈晓得个屁。她倒是头天晚上就挨上了,我可是第二天才挨上的。”
吴文信听了,笑笑说:“这有区别吗?”
“怎么没有啊。头天有那么多的客人还有看热闹的乡亲,要是被那么当众那么一打,羞都羞死了,这往后还怎么抬头做人呀。”
“看来你还是挺上爷爷心的,舍不得当众打你呢。”
叶霞很自得,说:“那是啊。再怎么说我也是我们乡里的头号大美人嘛,爷爷得给点面子啊,嘻嘻。”
“你第二天挨打时就没人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