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
- Published on
- Author
- 吟花涵
- Published on
- MMAI分类可能有误
赶在开学之前,心血来潮的挖个坑。
希望大家喜欢。
敬度娘。
时间紧,一会儿有事儿,没来得及艾特大家。先发一点啊。等我回来再艾特。嘿嘿。
谢谢大家的不嫌弃和喜欢。
上元佳节,一早儿就被忽远忽近的鞭炮声吵醒。然后就是一天的热闹,中午和师父一起吃了饭,是去东家家里吃的饺子,不出正月不算过完年,下午来串门子的又是一拨儿接着一拨儿,不管是真心叙旧还是走过场拉关系的,谁家的人也知道给宁旭封个红包。
总是听见这样的话,“姜先生,您这徒弟可是越来越厉害了,说话办事儿越来越有您的气度。”
师父也总是含笑看江旭一眼,低头呷一口茶,“不过生意人罢了,能有什么气度?” 师父是什么气度?宁旭也说不上来,只知道那是自己学不来的,师父不是那种雷厉风行的性格,温文尔雅,却能把生意做得越来越大,人们都看见仿佛谈笑之间就能把别人杀个片甲不留,把事儿办成似的。可是宁旭知道,师父比那些每天只知道喝酒捧角儿的商人们累得多,好几次宁旭睡了一觉师父房里还有亮光,一年哪儿都跑,大漠黄沙,江南烟雨,辽阔草原,南疆风光,宁旭见过师父去茶园儿,去挑皮货,甚至去田里看稻子,有人诓师父的时候,师父总能浅浅一笑,然后娓娓道来,把人驳得哑口无言。总之,师父是个地地道道的会做生意的人。
可是宁旭又觉得,师父不仅仅是个生意人。论理儿,师父这么能干,早就应该自立门户赚自己的,可是这么多年,师父仍然是在一手把他培养起来的昌记,担着大掌柜的头衔儿,统筹着恒记东西南北的生意,东家从收留师父的老太爷变成了师父的玩伴儿和兄弟,现在的老爷,师父还是做得甘之如饴。
“人不能发达了,就忘了本儿。当年老爷子收留我,我是一辈子记在心上的。”
东家也是厚道的人家,索性全都甩手给师傅打理,每次老爷都笑着说,“我爹真是给我找了个宝,什么都不操心还拿着大把的银子...”
夫人话不多,只是每次见到他的时候,一大包儿新衣鞋袜。
宁旭知道,这都是因为师父。
师父叫姜衍,昌记大掌柜的。
到了晚上,终于清静了,姜衍看着宁旭喝粥吃酱菜都吃得欢实,又给宁旭盛了一碗粥,“正月里我是饿着你了?”
宁旭吐吐舌头,“过年吃大鱼大肉的油的厉害,身上都滴出油似的,还是吃这个好...” 姜衍笑笑,“平时太惯着你了,吃饭都吃出门道儿了。”又忽然想起什么似的,“今儿也算闲下来了,一会儿...”
宁旭心里一动,看花灯?
“师父看看你最近读书如何。”
宁旭一下子泄了气,虽说处在喧嚣的生意场,然而师父是喜静的,偷偷抬眼看师父的眼神儿,根本没有缓和的余地啊。
嗯~厚脸皮的艾特了我就~不喜欢的不要嫌弃花~吼吼~
ps~亲阿姨~快来看看~
嘿嘿~稍微觉得有点儿不好意思呢~
啥也不说了~
宁旭一下子泄了气,虽说处在喧嚣的生意场,然而师父是喜静的,偷偷抬眼看师父的眼神儿,根本没有缓和的余地啊。
书房。
年前宁旭读了一遍《货殖列传》,的的确确是认认真真的读过了,此时姜衍坐在书桌前,也不拿书,开口便说,“夫山西饶材、竹、谷、纑、旄、玉石。”
宁旭流利的接下去,“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棻、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
姜衍点点头,这段儿没什么逻辑,最是难背。“还真是下功夫背了,看来这账本儿的确有用。”年前宁旭心浮气躁的,《士商类要》中抽了一篇《贸易赋》,宁旭七零八落的讲了一通。姜衍遇上不满意的,就扔一本儿账本过去让他对账,昌记生意繁杂,年前最是繁琐,可把宁旭累了一阵子。
姜衍问了一阵儿,查了背诵,也问了很多问题,在宁旭听到“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的时候瘪着嘴接了一句,“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