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ublished on
- Published on
- Published on
开新楼了!保证不坑,因为原稿已完工,陆续发完。
康熙四十八年,保成又复立为太子。此番复立,他原是坚辞不就的,可架不住皇阿玛的软磨硬泡,保成想既然生在皇家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那就全心全意辅佐父皇,救天下苍生于水火,让贫民百姓也能过上富足安逸的生活,缔造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大清盛世,方不负此生。于是保成也就勉为其难,重新做回大清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皇太子。
此时,康熙实行仁政多年,国库日渐空虚,加之南涝北旱,百姓流离失所,令康熙寝食难安。一日,他在朝堂上掷地有声,告诫众臣要勤俭节约度日,君臣一心同甘共苦,而保成对皇阿玛的训话却不以为然,康熙端座龙椅,用眼角的余光扫到太子满脸不屑的神情,不禁怒从心来。只见太子那身宝蓝色的华贵朝服,腰间佩带着精致的饰物,在阳光下熠熠发光,再看看站在下面的群臣,老臣们都穿着洗得褪了色的朝服,有的老臣朝服上还打着补丁;而与保成亲近的朝臣个个衣着光鲜考究,这一新一旧的对比,使得保成的衣衫格外刺眼,上行下效,奢侈之风不可长,想到此康熙将目光严厉地射向他,言道:“正人先正己,你是国之储君,当为群臣做出榜样,削减用度。”
康熙上月已削减了东宫的用度,惹得花钱如流水,出手阔绰的保成很不高兴,如今还要削减,保成忍不住顶撞道:“父皇此言差矣,前朝就是因为过份提倡节俭,断了老百姓的生财之道,才走上灭亡之路,我朝当吸取教训,大兴土木,鼓励官员带头着锦衣华服,吃山珍海味,花前月下听戏吟唱,带着家眷游山玩水,繁荣经济,让官员将钱财心甘情愿洒到百姓身上,百姓有了生财之道,方能摆脱贫困,朝庭开仓放粮非长久之计,多给百姓创造些生路,才是上策。”这些登不得大雅之堂的混帐话私下他曾跟康熙说过,被康熙狠狠地训了一通,谁知保成今日竟在朝堂上胡言乱语,煽动官员花天洒地,四处享乐,与他公然唱反调。这还不算,保成话音才落,一些个经常在东宫走动的朝臣也纷纷应和:“太子年轻有为,高瞻远瞩,微臣们佩服至极。”
康熙更气了,这大清王朝到底谁是主子?好你个保成,到处做好人邀买人心,朕春秋正盛,还没死呢,你就开始结党营私,与朕公开叫板!见康熙沉下脸来,几个精于察颜观色,看不惯保成生活奢侈的老臣道:“太子殿下,您的主张太荒唐了,如今国事多艰,哪有国之储君鼓励群臣铺张浪费的道理?您贵为太子,自己热衷享乐,老臣们管不着,可您不能带坏群臣啊。”
保成何时受过这等气,他“呼”地站起来,走下去,手指着老臣骂道:“你们这些顽固不化的老朽,丝毫不懂变通之术,难道想大清自取灭亡吗?”
保成此言一出,群臣哗然,康熙龙颜大怒:“你身为太子,对老臣不敬,该当何罪?”保成傲然道:“儿臣何错之有?儿臣为大清江山的一片忠心赤胆天地可鉴,大清国的兵器已经落后了,当学夷人之长……”保成如入无人之境,侃侃而谈,在康熙听来越说越离谱,气得打断他的话:“混帐!我中华有五千年的文明,你尽说学那未开化,浑身长毛的夷人?“随后一个劲儿骂他败家子,保成也不示意,康熙说一句,他顶一句,一来二去父子在朝堂上吵得不可开交,保成坚持己见,最后康熙说不过他,忍无可忍道:”来人,太子在朝堂上胡言乱语,不听劝诫,拉下去重责一百大板!”
知子莫如父,康熙深知保成的软肋,从小娇养惯了,吃不得一点苦,生平最怕他的板子,多少次倔强着不肯认错的保成,最终熬疼不过,都屈服在他的板子之下。何况他又好面子,堂堂太子肯定不愿当着那么多大臣的面被他没脸地打。父子吵成一团,听到康熙要打保成,群臣一时不知所措,朝堂上寂静一片。他等着爱子像往常一样讨饶认错,然后他再狠狠训斥保成一通,让他乖乖听着,在群臣面前杀杀他的气焰,震慑群臣,让支持太子一党的官员知道,太子威望再怎么高,都在他的掌控之中。可保成一反常态,毫无惧色,他挺直了身子道:“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皇上要打便打,臣受着就是了!” 康熙气得浑身发抖,反了!反了!若不给太子点厉害看看,他天子的威严何在?想他八岁登基,运筹帷幄,说一不二,岂能容忍有人挑战他的权威,哪怕这个人是他的儿子。康熙一声令下,大有被逼上梁山之感,公然在朝堂上责打太子,开创了大清国的先例。
两名行刑的人把保成拉过来,此时刑凳已放好。保成没有反抗没有哀求,像个毫无生命感的木头,任人摆布,他上半身趴到了刑凳上,双腿也随即被行刑人放置上来。他臀部微微翘起来,这种撅屁股的姿势让受刑人感到耻辱,也使得惩罚更有威慑力。
康熙命公正无私的老四监刑,四阿哥看着保成已趴上了刑凳,他的心情十分矛盾,手足情深,令他不忍看着年长他四岁,一直关照提携他的二哥去衣受杖,但又非受不可,二哥实在是太任性了,天不怕地不怕,私下与皇阿玛顶嘴使性也就罢了,这次居然吵到朝堂上来,这不是自己讨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