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称之为拓展训练(8月31日完结于205楼 番外在216 - 218楼 一楼遗失部分已补齐)
- Published on
- Author
- lilybaby419
- Published on
那是一个炎热的七月。
当时我大四刚刚毕业。我大四的下半学期基本上是在无尽的奔波找工作中度过的,虽然毕业于一个众人眼中还不错的学校和就业率相对较高的专业,但我大学四年都是稀里糊涂吃吃玩玩混过去的,成绩也不怎么样。最后终于在毕业前夕靠着坑蒙拐骗混进了一家外企的国际部,也是承蒙这家外企手头正好有个项目急着要人,招的人数比较多,不然我这个水平,也进不去。
于是我就怀着一种飘飘然的心情混过了大学的最后一段时光,七月初,我收拾行囊,买了张卧铺票奔赴我的公司。那家公司位于南方某座省会城市,C市。规模还比较大,有自己的培训地点,只是条件一般。不过食宿全包的条件对于我们这种刚毕业出来一穷二白的大学生来说,也是可以节省很大一笔开支的。
到了公司以后照例是先办各种手续,领取生活物品,安排住宿等等一系列琐事,第二天,我们的培训就正式开始了。课程有商务英语,市场营销和国际贸易基础知识。听着是冠冕堂皇,但是我们这些新员工每每一进空调房,看着老师单调枯燥的PPT就昏昏欲睡,实际效果怎么样,可想而知。不过,这也不能怪我们,毕竟是二十来岁的学生,心还没有完全收回来,玩性太大。
过了一个星期,有一天,主管亲自来给我们开会。一个小时的会,前面一大半时间我们都在萎靡不振地听他讲套话,最后,他宣布,公司为了磨练新员工的意志,提升团队凝聚力,将组织一次为期三天的拓展训练,地点在C市的山区森林公园。
拓展训练,英语叫outward bound,利用户外活动的形式,对参训者进行心理和管理两方面的培训。我们要参加的课程叫做新员工融入课程,那么自然针对的就是团队合作与管理。
星期五,我们一行四十人坐上大巴,向南山森林公园进发。
C市的夏日,白天平均气温36度,日照也很强烈,大巴停在山脚下,我们要爬山一公里,到达山腰的营地。平时缺乏锻炼,这一公里的山路,大家叫苦不迭,什么叫汗流浃背,我现在才有深刻的体会。汗水顺着脸向下淌,流进衣服里,痒痒的像有虫子在爬。等爬到目的地,大家都差点瘫在地上,但是,当时的我没有意识到,这一切和以后的体验比起来,根本就不算什么。
一个略带沙哑的声音在我们头顶响起来:“同学们,你们好。”
大家纷纷抬头,只见一个穿迷彩服,戴着墨镜的男人站在我们面前,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身高大概有175+,很结实,衣袖挽起,能够看到他手臂上紧绷的肌肉。再看看我们队里的男生,一个个胳膊细得像豆芽,顿时对这名肌肉男子产生了一种生理和心理的双重膜拜。
男人接着说:“从今天开始,我就是你们的带队教练,我叫许峰之。我将陪伴大家度过这三天的时光,希望我们的训练能够快乐地进行!”
紧接着,他一吹哨子:“教练面前,四列纵队集合――”
我们懒洋洋不情不愿地站起来,排成四列弯弯曲曲的队伍。
许峰之看了看胸前的秒表:“团队集合时间,3分46秒。”
紧接着,他问:“同学们,你们的集合时间需要这么长吗?”
有人嗤笑着回答“需要~”
“很好。向右――转!”
接着他说:“各队听我口令,绕基地慢跑两圈,听到哨声之后集合。跑步――走!”
那一刻,我相信大家的心里都不约而同地蹦出了最经典的国骂。但是无奈,我们只得照办。烈日下跑步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情。队列里面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再说笑,只能听到越来越沉重的脚步声和越来越粗重的呼吸声。前排男生的发梢亮晶晶闪着光,我相信我们都是一样。
不知跑了多久,忽然听到一声哨响,大家如获大赦,如饿狼下山一样扑向站在场地中央的许峰之。没有推搡,没有多余的话,迅速排成四列纵队。
许峰之又看了一下秒表。
“团队集合时间,30秒。同学们,这次告诉我,你们的集合时间需要很长吗?”
“不需要。”
“需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