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书律影

我如何理解管教关系

Published on
Author
koyorily
Published on

观前提醒:作者并非心理学专业的,很多分析和想法只是结合自己有限的小圈经验有感而发。

前言

最近愈发觉得,我们喜欢sp这件事或许真的是刻在骨子里的,没法改变。比如紫恋暗地广播节目里的三人以及包括曾经来做客的同好,在回答“往后余生中,sp和sex只能二选一的情况下会选择哪一个”这一问题时,同好们的回答居然都是选择sp,而且其中一位叫C的主动的回答是丝毫不带犹豫的。但是至于为什么喜欢sp,相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由,但根据我主观臆断的推测,“喜欢被管教的感觉”这一理由会占据很大的比例。自己入圈时,认知上觉得sp就应该是管教,而且走的就是管教派的主被关系。但随着了解的深入,自己渐渐地对管教型的主被关系有了不一样的认识。恰逢最近,自己摇身一变也成了管教关系中的主动,因此才有了写下这一篇感想的想法,和同好们一起做个分享。

一、管教类关系受欢迎的原因

生理上的需求肯定是存在的,但是寻求管教类主被关系,个人认为心理需求会占据更重要的位置。不同的实践在外观上多种多样,但是有一个点是不变的,那就是主被们想要在sp的实践中获得一个感觉(紫恋:《追求》,

不论场景如何,以被动的视角来看,作为管教关系中被管的那一方,一般都会受到诸多规矩、规定的约束,这些约束不论在文章里还是在实践中都很常见,比如小被被要求不准晚于xxx回家,不准晚睡,不准抽烟,考试成绩不得低于xxx分,多长时间内学习完多少知识等等等等。总体而言,这些规定和约束的目的,通常是要求小被上进、有所进步的。换言之,小被在管教关系中是处于一种被注视、被关心和被关爱的状态。这种状态在我们小时候,很可能是一种非常痛苦的事情,对此类管教抱有抵触情绪的我们,忽视了它对于我们的督促或者背后的关爱,况且年幼的我们都还是小不点,哪里会想这么多呢?

回到现在,这种关爱的行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少,因为在成人的世界,每个人都要对自己负责,去关心别人逐渐变成了一件“多余”的事情。所以那些在自己小时候有些“痛苦”的回忆,在长大后我们或许会怀念,正如一颗外苦内甜的糖,苦涩的外衣化完后才尝到了甜心。但此时,再想被关爱时,我们已经没有了机会,哪怕这个关爱会夹杂着痛苦。所以,我们想去复现这种场景,满足自己被关爱的心理需求也就说得通了。

最近我也接触到一个概念,叫做“返童依赖行为”(这个名词是在diaper fetishism的百科中看到的,此处只想借用一下字面意思),或许这样的场景、关系和行为更加容易唤起深处的儿时记忆吧。

二、人真的能够被“管教”好吗?

按照我目前的认知,答案是不能。

第一,如何确定管教规则对于被动来讲是正确的?在这个分工越来越细化的社会里,每个人的生活、专业技巧、学习经历、工作环境都不相同。就以工作为例,不仅仅是隔行如隔山,就连同专业里,专攻方向不一样都如同隔山。萍水相逢的陌生人,要确定一个合理的,且主被双方都能够了解,进而执行的规则是很难的。除非,两人的学习、生活、工作有很多重叠,正好是同样或近似的领域,或者被动想要提升的方面恰好是主动擅长的。然而这样的可能性真的不高。

也正因如此,常见的管教规则多是一些大家公认的应该做的事儿,比如要保持身体健康(禁止抽烟喝酒、禁止晚睡)或者是外表上一眼能判断出来的规则(比如分数的高低、考试通过与否)。

每个人都有追求和安排自己生活的自由,不管这种生活的安排在他人看来合理与否,这都是别人的选择。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接触的人越来越多,我发现想要改变一个人是很难的。所以通过管教的方式来影响被动的生活,无论管教关系开始时双方的态度如何,时间久了不免会产生矛盾。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