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阳镇的故事
- Published on
- Author
- guanguan
- Published on
端午节,杏阳镇。
镇里绸缎庄掌柜李三清早起来,让自己的婆娘找出二两银子。婆娘道:“好端端的,要这么多钱作甚?”李三道:“前儿个在街上遇到了钱大了,人家上次给咱老舅办的婚事风风光光,少不得请人一顿酒食。可巧了身上竟没半个子儿,特上老赵的柜上支了二两,和老钱在杏花楼吃了一顿。今儿把钱还上。”既是要还钱,婆娘也不再说什么,开了箱,取了二两碎银子,拿个荷包包了,给李三系在贴身的小褂里。
杏阳镇虽是镇子,面积却是不小的,李三住镇西,老赵住镇东,李三辰时出家门,一路走走停停,绸缎庄掌柜,自然是有头有脸的人物,熟人看见不免要问候两句,等到了赵掌柜的家,已是巳时。
说起赵掌柜,虽叫“掌柜”,也不过是个小杂货铺的小老板,住着一个小宅院,也算是体面。老赵只有个闺女,名叫小娟,今年刚十六岁,生得也是水灵动人,愈发出挑。李三向来与老赵交好,俩人高兴了,常以兄弟相称。赵掌柜大李三五六岁,李三便称赵掌柜为“老赵哥哥”。
杏阳镇民风朴厚,白日里人家是不关门的。李三走到了门口,也不敲门,径直走了进去。因李三常来走动,家人净是认识的。眼前一面铁红的影壁,上写一个“福”,李三绕过影壁,只见小院里,老赵正侍弄他那几盆花呢,看见李三来了,忙迎上去:“三兄弟今儿有空?多日不来看哥哥我了。”李三忙说:“老赵哥哥哪里的话,这不,前儿借您的钱,今儿特来还上。”说着,把内衣里的荷包拿出来递给老赵。赵掌柜笑道:“兄弟不说我都忘了,兄弟进屋去,给你嫂子就行。”一面把李三请进屋去。
李三进了堂屋,却是站住了。眼前的景象让他忘了说些什么,只是捧着银袋呆站在门槛旁:老赵家的姑娘小娟,浑身上下除一条缎面红兜肚,一双粉绣鞋,什么都没穿,被赵家娘子摁在朝门的太师椅上,光溜溜地对门撅着腚,挨她娘的揍呢。姑娘家的屁股红彤彤地撅向李三,两条白腿没羞地乱踢,连着那雪白的脊背,都在香汗淋漓地颤抖着,只显得那系在纤腰上的红丝绳更加耀眼。她娘的鸡毛掸子一下一下抽下来,直落在姑娘的屁股蛋子上,印出一条条红印子。那圆滚滚的屁股就随着那鸡毛掸子,一下一下上下抖动,姑娘家羞人的沟沟缝缝,李三早已尽收眼底。娟子那伏在太师椅上的小脸蛋,哭得通红,每打一下就要嗷呜一声。娟子娘打得动气,娟子挨打挨得伤心。娘俩竟没发现李三已站在门口多时了。直到李三咳了咳,娟子娘才回头看见李三,满脸赔笑地站起身来,叫道:“原来是她三叔?多日不曾见了。”忙请李三坐下,竟像是忘了太师椅上光着屁股跪撅着的大姑娘似的。
原来这杏阳镇人杰地灵,风水养人,那百岁以上的人瑞,是常有的。故并不把十六七的没结婚的大姑娘,当成个年轻女子看,只当做乳臭未干的小儿。若是姑娘犯了错,动不动就是巴掌板子上了光屁股的,并不在乎旁边有没有外人。那十三四岁还只穿个肚兜满屋子跑的小丫头,大有人在。就是大了些,到了十五六岁了,也不过肚兜、小褂下加条开裆裤,这些都是杏阳镇姑娘最常见的家常打扮。出了门,再罩条外裙,也就如此了。罚闺女是不避客人的,就是十七八的大闺女挨完打,她爹她娘让她只穿个肚兜在家的,也是见怪不怪。若是姑娘犯了大错,挨完了打,撅着红屁股朝着大门,让来往行人都瞧个遍的,也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