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三十二
- Published on
- Author
- 小贵妇
- Published on
- MFAI分类可能有误
最近在看港剧,有感于其中一个情节,于是有了这篇文。
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传位皇太孙朱允桑史称建文帝。
建文帝继位后推行新政、实行削藩,先后罢免周王、湘王等多位王叔。年龄最长、军功最多的藩王-燕王朱棣不甘坐以待毙,先发制人,发动“靖难之役”,并在檄文中拒绝承认建文帝的正统地位,继续使用洪武年号,将起兵时间定为“洪武三十二”年。
起初中央军占据优势,围困北平,但建文帝以曹国公、驸马李景隆替换老将耿炳文,结果燕王府总管马三保利用天时、地利之便大败五十万大军于郑村坝,还活捉了李景隆。建文帝大惊,下旨罢免齐泰、黄子澄,并派先皇爱女、燕王幼妹、马三保生死之交、李景隆的妻子永阳公主前往北平议和,却暗中命锦衣卫指挥使敖笑风伺机刺杀燕王。不料敖笑风其实是燕王安排在建文帝身边的卧底,向燕王透露了此行的真正目的。
永阳执意返京却被燕王扣留,敖笑风为救心爱的公主,以蒙汗药酒迷昏马三保后,带走了公主夫妇。燕王得知大怒,一边派人沿路追索公主一行,一边加紧安排挥军南下。
已是月上柳梢之时,燕王府的议事厅中灯火通明,燕王正和帐下数名大将在沙盘之前商议出兵之事。听了将军们的兵力布署、出击路线等各方面的计划,燕王频频点头,似乎颇为满意。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两军交锋,一定要有可靠的消息来源。还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军备辎重万不可出什么差池。”燕王说道。
“王爷放心,”王府长史、大将张玉答道:“探报和军备辎重一向由马总管负责,绝对不会有问题。而且早上我还看见他出城去巡查了。”
“哦?”燕王略略沉吟了一下。
“不过说也奇怪,往常马总管出城不到晚饭时分就能回来,今天怎么这么晚还没回来?”张玉又说。
“说不定是昨天被敖笑风灌了太多的蒙汗药酒,脚软走不动路了。早上我看他走路的姿势还怪怪的。”燕王贴身的副将朱能开玩笑说。
正说笑间,一个书生打扮、身型挺拔的人走进议事厅。此人面白如玉、眉清目秀,尤其一双泛着琥珀色的眼睛,昭示着他蒙古裔回族的血统。此人正是大败李景隆于郑村坝的王府总管马三保。
马三保抱拳行礼:“见过王爷,众位将军。”
长史张玉走过来,拍拍三保的肩膀:“马总管,王爷正询问军需辎重的准备情况,我们还担心你的蒙汗药劲没过,脚软耽误了正事呢。”众将闻言哄笑起来,只有燕王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
三保羞得脸都红了:“三保已经巡查过所有军需辎重,具已备齐,押运的车辆人员也已安排妥当;南下各军事要道都有我们的探子,保证大军到时无后顾之忧。”说着从怀中掏出一个本子呈上。
众将听三保安排如此缜密,都赞许的点头。
燕王接过三保的本子,看都没看就扔在案上,冷冷地道:“这里没你的事了,下去吧。”
三保原本还想仔细禀报,却见燕王根本不欲理睬自己,只好怏怏地躬身退下。
穿过层层院落,走过条条回廊,三保回到了位于内宅的自己的房间,终于可以放松一下疲累的身体。掌起灯火、褪去外衣,三保走到桌旁倒了杯茶润一润干渴的喉咙,思忖着刚刚的事,不知自己又是哪里忤逆了王爷。想着想着,无意识地缓缓坐下,甫一碰到硬木圆凳便“哎呀”一声弹了起来,手中的茶杯也打翻了。
三保上手撑着桌子,回想起了早上发生的一幕。
今日早膳过后,三保正要出门去检视军备的准备情况,便有人来传燕王的话,叫三保去书房觐见。
过了院门,就看见燕王背向门口站在书案前,手扶书案、若有所思。
“王爷”三保迈进书房,轻声唤到。
“所有的侍卫都退到院外去了吗?”燕王冷冽的声音问道。
三保正纳闷,原本应该严加守卫的书房周围为何没有一个侍卫,原来是被王爷屏退,于是回禀:“都退出去了。”
“把门关上。”燕王依旧背着身子冷冷地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