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书律影

穆桂英征西

Published on
Author
whaic
Published on

(一)

话说北宋仁宗年间,西夏王元昊起兵谋反,欲与大宋天子平起平做,一时间狼烟迭起,西夏铁骑犹如洪水般向东挺进,克宝鸡、破潼关,前锋直至太原,大宋山西节度史白冲天以身殉国,太原城瞬时陷落,党项人在城中大肆烧杀抢掠,百姓苦不堪言,六百里加急传至东京汴梁,皇上立即召开御前会议,会同八王千岁赵德芳、双天官寇准、丞相包拯以及鲁南王郑家和淮南王高家等忠臣良将共商破敌之策。

启禀圣上:“西夏军前部正印先锋官乃大将狄红是也,此人跨下白龙马,掌中八宝驮龙枪,有万夫不挡之勇。寇准奏道。

“哦?寇爱卿,这狄红可是汉人?仁宗问道。

“启奏陛下,敌将狄红不仅是汉人,而且还是大将狄清之同父异母之胞弟也。

仁宗听后一惊?“如此说来,狄红与我朝尚有渊源,为何不招降于他?

“陛下所言极是,然臣听闻,此人之所以投奔西夏实乃与狄清老将军家事之过节也。

“哦,此乃人之常情也。仁宗道。“好,列位爱卿,今西夏党项人犯我疆土,屠戮百姓,朕身为一国之君,自当御驾亲征,以安天下。

群臣听罢齐跪地“万岁不可!

“万岁乃一国之君,岂可擅离京都,一旦贼人有不臣之心,与辽国勾结,里应外合,国家岂不危矣?八王千岁道。

“那朕当如何是好?赵真也有些着急。

“万岁勿忧,有道是兵来将挡、水来土囤,臣不才愿领兵出战,势必取狄红人头。众人见一员小将出班跪倒请缨出战,此小将面如贯玉,眉分八彩,目若朗星,身前身后透着英气,原来此人正是鲁南王郑印之侄郑怀玉。

仁宗大喜,“小将军虽年少但勇气可嘉,不愧是自古英雄出少年,好,朕就封你为征西大将军,全权负责征西事务,调精兵20万与汝指挥。

“谢陛下!郑怀玉谢恩。此时,武将中走出一中年美妇,中等身高,面容艳如桃花,身材健美,虽年近40仍风韵不减,此人正是想当年大破天门阵的巾帼英雄穆桂英,穆桂英道:“小将军初次出征恐有闪失,末将不才愿辅佐西征。

“甚好,有穆将军陪同,小将必能旗开得胜、马到成功。郑怀玉高兴道。仁宗应允,遂任命郑怀玉为征西大将军,穆桂英为参军,点齐二十万大军出发。

大军行至榆林,怀玉对穆桂英道:“姑姑大驾金身能陪同小侄西征实乃小侄万幸,军中之事,小侄知之甚少,愿姑姑能不吝赐教。”穆桂英道:“贤侄哪里话来,即为国家效力,自当全力以赴,我虽为你长一辈,然此役却是你为主帅,军中大小事情全为你最终权衡定夺,姑姑相信贤侄。”穆桂英笑道。穆桂英虽身为女子,但却性情豪爽,各个王府的小将与她的关系都非常之好。怀玉其实也是穆桂英看着长大的,看着大宋的年轻一代成长起来,女英雄心中不由得生起一丝欣慰。

穆桂英征西(二)

有道是“一将功成万古枯”,此言不虚,穆桂英骑在桃红马上,望着大宋万里江山,以及身边飒爽英姿的年轻军士,心中不禁感慨万千,想到自己自18岁出世挂帅,大破天门阵,一把绣绒大刀在阵前取敌军上将首级犹如探囊取物,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为大宋立下汗马功劳,然边关战事却此起彼浮,年过而立之年后仍不能在家相夫教子,心中难免产生一丝悲凉。话说大军行到太行山下,郑怀玉下令驻扎。当夜无话,次日清晨,郑怀玉升坐中军宝帐,危襟正座,一派大将风度,在一旁,参军穆桂英也是一身戎装,神采熠熠。郑怀玉道:“众将官,今本帅临危受命西征,一路之上全有赖各位鼎力相助,然行军打仗,讲的是令行禁止,党项人凶狠异常,奸猾卑鄙,战阵之上胜败乃瞬间之事,稍有疏忽懈怠即有全军覆没之虞,故望众将在前敌闻鼓则进,闻金而退,不得擅自出兵,违令者一律军法从事!”

“我等明白!”众奖齐呼。

“请元帅下令!”大将高月道。

“好,高将军,今给你三千铁骑,进取临汾,临汾乃太原之门户,临汾如能攻破,太原之敌即为翁中之鳖。”怀玉道。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