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书律影

系列报道:改造女记者,徐琳在矫正中心的180个日夜(已完结) #2 徐琳拘役生活曝光:矫正中心工作人员与记者探视揭秘改造日常

Published on
Author
dukedune
Published on

虞江市,2035年X月X日 - 自女记者徐琳因受贿发布不实报道被判处六个月拘役并接受每日三次训诫以来,社会各界对其在省立职业道德矫正中心的生活状态持续关注。近日,本报记者通过对矫正中心工作人员的采访以及对徐琳本人的探视,深入了解了她的日常改造生活及其影响。

矫正中心工作人员揭秘每日训诫

矫正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王女士(化名)向记者介绍了徐琳的每日安排。据她描述,徐琳的改造生活严格遵循时间表,每天清晨6点起床后进行半小时的劳动清洁,随后在7点接受第一次训诫。中午12点和晚上6点分别进行第二、第三次训诫,每次训诫持续约15分钟,使用木板、皮带或藤条等工具,由专业人员执行。“训诫的目的是让她们记住行为的代价,”王女士说,“徐琳刚来的时候有些抗拒,偶尔会流泪,但现在已经适应了节奏。她每次训诫后都会被要求写下反思日记,记录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王女士补充道,工具的选择由当日负责的矫正官根据徐琳的表现和进度决定,确保惩戒与教育并重。另一名工作人员张先生(化名)透露,徐琳的体力状况在最初几周有所下降,因每日训诫带来的疼痛和疲惫,但经过调整饮食和适量锻炼后已逐渐恢复。“我们不是要摧毁她们的身体,而是要重建她们的职业底线,”他说。

探视徐琳:低调而反思的日常

在获得许可后,本报记者于昨日对徐琳进行了短暂探视。探视室中,徐琳身着统一的灰色制服,头发简单地束在脑后,气色尚可,但较以往荧屏上的光鲜形象略显憔悴。她坐在木椅上,双手交叠,神情平静。“每天的生活很单调,但也让我有时间思考,”徐琳低声说道,“刚开始我觉得羞耻,甚至愤怒,但现在我明白这是我必须面对的后果。”她坦言,每天的三次训诫虽不至于无法忍受,却让她深刻体会到“自由和信任的可贵”。“尤其是晚上那次,用藤条的时候,真的很疼,但我告诉自己,这是我欠公众的,”她补充道。徐琳还提到,反思日记成了她每日生活的重心。她每天会花一小时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有时也会写下对过去职业选择的悔恨。“我以前太在意曝光度和个人利益,忘了记者的责任。现在我只希望出去后能重新证明自己,”她说。

改造效果初显?

矫正中心的心理辅导员陈博士向记者表示,徐琳的改造进展符合预期。“从心理评估来看,她的自我认知有了显著提升。她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仅伤害了公众,也毁掉了自己的职业信誉,”陈博士说,“训诫的物理疼痛是短暂的,但心理重建才是长期目标。”然而,陈博士也指出,六个月的拘役只是开始,徐琳能否真正回归新闻行业并重塑公众信任,仍需时间检验。“她目前表现得很配合,但真正的考验在她重返社会后,”他说。

公众与业内反响

徐琳的案件和改造生活引发了广泛讨论。一些网友认为,这种带有惩戒性质的矫正方式是对职业道德沦丧的有力回应;另一些人则质疑其人道性,认为心理教育应取代物理训诫。对此,矫正中心负责人回应称:“我们的方法经过多年验证,旨在通过多维度干预实现行为矫正。”曾在华永传媒与徐琳共事的一名同事匿名表示:“她以前很聪明,也很有魅力,但野心太大。现在看到她这样,挺感慨的。希望她能真的改过自新吧。”随着徐琳拘役期已过去近一个月,她的改造之路仍在继续。外界期待,这位曾经的荧屏明星能在经历磨砺后,以更成熟的姿态重返公众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