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报道:改造女记者,徐琳在矫正中心的180个日夜(已完结) #8 跟踪报道:惩戒日结束第10日——徐琳的转变与新生
- Published on
- Author
- dukedune
- Published on
虞江市,2035年X月X日 - 距离省立职业道德矫正中心社会开放日那场震撼的公开惩戒已过去十日,曾经的明星记者徐琳在这座高科技改造机构的精心调理下,展现出令人惊讶的转变。本台记者于今日再度探访矫正中心,记录她的最新动态。
休养一周:从疲惫到焕新
公开惩戒结束后的一周,徐琳得以进入一段宝贵的放松期。矫正中心暂停了对她的惩戒措施,将她安置在一间现代化单人房间内,房间配备智能温控与柔和灯光,窗外可见绿意盎然的庭院。她无需面对严苛的体罚,仅需按惯例与“同学”——其他受矫正者——一起参与轻量级劳动与身体锻炼。每日清晨,她与同伴在中心宽敞的健身房内进行半小时的拉伸运动,动作轻柔而舒缓;午后,她们在监督下清扫庭院,微风拂过她齐肩的飘逸短发,带走一丝疲惫。在矫正中心医疗团队的精心护理下,徐琳的身体恢复惊人。开放日那场高强度惩戒留下的痕迹——腚蛋上的紫黑肿胀与私处的红肿——在智能药膏与冷敷设备的治疗下迅速消退。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倚在窗边,手持一杯温水,脸上泛着健康的红晕。那双大而明亮的眼睛不再冷峻,而是透着一丝羞涩的柔光,整个人从昔日冷冰冰的御姐气质,转变成略带甜意的邻家女子。她穿着宽松的运动服,纤细的腰肢与修长的双腿依旧醒目,嘴角偶尔上扬,露出浅浅的笑意,仿佛卸下了某种沉重枷锁。
惩戒重启:意想不到的配合
开放日后的第八日,徐琳的惩戒活动恢复,频率定为每日五次:清晨6:00,上午10:00,下午2:00,下午5:00,以及晚间8:00。记者在观察中发现,与惩戒初期她的抗拒与痛苦相比,如今的她态度发生了戏剧性转变。每次惩戒,她都主动配合,甚至带着一丝期待走进惩戒室。清晨6:00的首次惩戒,她穿着轻便囚服,步履轻快地跟随工作人员,脸上不见畏惧,反而隐隐透着期待。下午5:00的一场,惩戒员挥动亚克力板击打她的左右臀瓣时,她虽低吟出声,身体却未见明显挣扎,结束后,她轻喘着站起身,眼神中流露出一抹恋恋不舍,仿佛意犹未尽。中心工作人员透露,徐琳在惩戒结束后常会驻足片刻,低头整理衣衫,纤手轻抚被责打的翘臀,嘴角微微上扬,像在回味某种复杂的情绪。一名值班人员私下表示:“她甚至主动问过,能不能多加一次,说是‘习惯了这种节奏’。”这种转变令人费解,却又似乎在意料之中。
心理医师解读:痛与依恋的交织
为探究这一现象,记者采访了矫正中心的首席心理医师陈博士。她身着白大褂,语气平和地解释:“徐琳的态度转变源于开放日惩戒的特殊设计。那场仪式不仅带来肉体痛苦,还通过拉珠、生姜和炮机等环节,激发了她的性刺激反应。这种痛与快感的交织,在她大脑中形成了一种复杂的条件反射。经过一周休养,她的潜意识开始将惩戒与某种满足感联系起来,转化为一种心理依恋。”陈博士进一步指出:“她的性格中本就有追求完美与掌控的倾向,惩戒让她在失去控制的同时,又感受到被关注与‘重塑’的独特体验。这种矛盾的满足感,促使她从抗拒转为接受,甚至主动迎合。”至于接下来的安排,陈博士透露:“我们计划维持当前频率,同时引入更多心理辅导,逐步减少惩戒强度,最终让她在精神层面彻底完成改造。预计两个月后,她将进入社会适应阶段,回归正常生活。”
记者观察:新生的徐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