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书律影

苦难的圣地

Published on
Author
卡_米耶
Published on
  • FFAI分类可能有误

【苦难的圣地】

晚上跟小怪兽煲完电话粥之后,我却出乎意料地翻来覆去睡不着,看了几页斯特劳斯的《结构人类学》,并以为能够各种巫术足以让我酣然入睡,结果没想到白日里昏昏然的文字此刻却愈发地让我精神起来。于是到吧里随便逛逛,一眼就看到了海洋生物在楼里贴的一篇文章,感到很有意思,又想起今年以来的种种有关北大的讨论。有的孩子高考立志,有的好奇询问,有的吐槽省内分数线黑高,有的鄙视说是北沪生源没一个考不上的,更有的以此为利器对我各种嘲讽,正好我也是快卷铺盖之人了,琢磨着总得写点什么,总结也好,检讨也罢,就此匆匆写就。

我知道很多孩子,尤其是山东人,都在极高的分数线上挣扎着拼搏,就像文中的主人公一样。我有幸生在京城,可惜天资愚笨,并不像别人说的那样闭一只眼就去了北大。虽然身在半私立重点校,但依然不敢有半点懈怠,高三一年没有一天睡觉多于五个小时,最后终于成为全校唯一的一个幸运儿。现在回忆起来,总觉得最难忘的不是收到通知书的那一天,而是无数个青灯无眠的夜晚和那等身高的全手写复习资料。

我想,我这样的人即使身在美国,也不可能闭一只眼就去了哈佛,同样要付出聪明人难以想象的努力。而身在外省的孩子,很不幸的从小没能在奥数剑桥中浸润得百毒不侵,但是天资肯定要较我聪明许多,估计加上365天不足五小时的睡眠和等身高的烂笔头,也差不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了。如果这样做了还是不行,再来这里控诉教育资源的不平等,我很愿意陪着你一起骂。

轻叩红楼小门,渐渐解构掉自己K-12教育中所学的一切,甚至是思维方式,但依然将青涩的六年视为最美好的日子。行走燕园花径,为自己曾经拜为神性的东西祛魅,但依然认为一切付出都值得。可是,四年之后的我再去反思当年的激情和冲动,也不得不再重新问自己一个问题,娜拉出走后怎么办?

北大在中国学生的心目中就是一块圣地,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你们有没有扪心问过,她到底为什么神圣?录取分数线最高么?大师云集灿若群星么?还是录取之后,全县全市甚至全省都会敲锣打鼓将你如英雄般崇拜?四年前,我会说兼有;四年后,我会说全无。

北大神圣,是因为她独一无二。

北大的校徽是一张哭泣的脸,低垂着眉眼,似乎饱含万千愤慨。她是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遗留给国人最后的希望,从她诞生那一刻起就肩负着富国强民的重担。所以,北大不是一块让你享受荣耀的地方,反而,她是一块苦难之地,一旦踏入这个园子就会有一种被选择的庄严感。你从此要懂得挥手作别年少轻狂的岁月,从今天起,你要学会担当起这个历经沧桑的民族所有的苦难。

鲁迅先生曾经写道:“(北大)虽然很中了许多暗箭,背了许多谣言;教授和学生也都逐年地有些改换了,而那向上的精神还是始终一贯,不见得弛懈……北大是常与黑暗势力抗战的,即使只有自己。”北大的精神,是一种先锋的精神,也是一种敢于为万夫所指,却依然孤身前行的精神。有很多前辈,我甚至不能在百度贴吧输入他们的名字,但是他们所作所为总有一天会为世人所晓,因为他们的牺牲就像是给这个国家未来的祭祀。

一位师兄说的好,北大的辉煌只有几年,但是她的痛苦却可以绵延百年。北大的精神一直是一种边缘人的独立,在整个社会为失落的价值而颠三倒四,北大却依然信守着五四的承诺。

当虚无的时代在嘲笑理想时,每年九月十八日的夜晚,都有一群声嘶力竭的声音在未名湖边喊着,振兴中华。

当富有成为衡量人值不值得幸福的唯一标准时,每年秋叶纷飞的季节,都有一队怀着大理想大情怀的人远赴西部边村,用粗糙的粉笔头拾起这个被这个浮躁的社会遗忘的小小梦想。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