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书律影

解连环(06 1 4更新)

Published on
Author
小也
Published on

第一章 饶是年华老去,难忘却,清风词笔

小蓝:“逸桐,再念一遍《解连环》吧,让你我的诗,伴我走过奈何桥。”

逸桐:“小蓝,今生相聚无望,奈何桥上等我,记住。。。”

~~~~~~

孟婆:“姑娘,今生缘已尽,来世谁可预料,忘了吧。喝过孟婆汤,你不再是小蓝,他亦不再是逸桐,何必苦苦守候,不如归去吧。。。

小蓝:“婆婆,我只想守着前尘的记忆来等我的逸桐。”

孟婆:“前路茫茫, 营营众生,几曾有谁可以纵控自己去向何方?”

小蓝:“情之为物,纠缠入骨,痛断割舍又谈何容易?”

孟婆一声叹息,转过头,消失在茫茫的雾中……

久久的,传来一缕声音:

“也罢,也罢……如今种种俱为昔日因缘,你既执意如此,便在此等候。”

“多谢婆婆成全!”

“三年,你要记住,你只有三年的时间,三年后无论是否等到逸桐,你都需进入六道轮回,不然永堕黑色奈何之血……”

“是,婆婆!小蓝记住了……”

~~~~~~

小蓝:“逸桐,你终于来了,今天已是最后之期,我怅然已是一切终会失去,我还是看到你了。”

逸桐:“小蓝,放心,倘若来世你已不再记得我,我也会来寻你,带着你我的《解连环》,继续我们的前尘旧事。”

小蓝:“逸桐,记住千万不要咽下孟婆汤,否则一切只是徒劳。。。”

奈何桥下的水分外湍急,难道连流水也知晓他们急切的心思。。。

冥冥中,孟婆柔若如丝的话语缓缓飘荡:

“姑娘,他不会再记得你,你在奈何桥畔的风姿吸引了多多少少的女子?每一个从你身边经过的女人,都沾染了你的灵气和风采,她们每一个都替你分担了绝世的风华,所以这一世,你再不是那个奈何桥畔那临水照花的美人了……”

三百年后,宋大观元年秋。

即位已然七年的徽宗赵佶把御书房的窗棂打开,秋意渗进了屋子,一滴雨珠落在他还拿着画笔的手背。

终于作完了一幅满意的丹青,他有点惬意的倦闷,更在想象着校书郎周邦彦一会儿欣赏不已的表情。

周邦彦才情魄力俱佳,年纪也不老大小了,按理是该外放做地方要员的,可他走了,满朝臣工还有谁看得懂朕的书画呢?只有委屈他做这个小小的校书郎了。赵佶想着,又得意的笑了,京官的窘迫,他是知道的,这次让周邦彦做博学鸿词科的主考,让他也有一笔捞头,不能不说是额外的体恤。

到宦官掌灯的时分,周邦彦便抱着一叠考卷来了,说是考卷,其实是一幅幅的丹青之作。这是徽宗的创意,以书画做为科举试题,恐怕是旷古未闻的了。

“圣上,本次博学鸿词科前十名考卷已然选出来了,请御笔钦点三甲。”

“周老儿,本次考题是‘解连环’罢!”赵佶一面鉴审画卷,一面问。

“正是,以此词牌为题,填词一首,作画一幅。”

“恩,此题局限不深,考生更有空间发挥才情,可朕看了前面几幅,多写相思之意,未免俗套。”

“臣惶恐,这些考生墨守成规,前篇一律,实在有负圣心,总之都是微臣督导不力……..”

“好了!好了!”赵佶笑笑:“他们考他们的试,和你有什么相干,噫!这幅倒有些意思!周老儿过来看看。”

周邦彦小心上前,只见徽宗看的是一幅女子画像,身影窈窕,可面相竟留空白,仅余轮廓,旁填词一首:

怨怀无托,嗟情人断绝。信音辽邈。纵妙手、能解连环,似风散雨收,雾轻云薄。燕子楼空,暗尘锁。一床弦索。想移根换叶,尽是旧时,手种红药。

汀洲渐生杜若。料舟依岸曲,人在天角。谩记得、当日音书,把闲语闲言,待总烧却。水驿春回,望寄我、江南梅萼。拚今生、对花对酒,为伊泪落。

更在画像下注一小诗:

今应连环题,且作连环词;

不识连环人,但忆连环事。

事向三生问,谁解连环意?

周邦彦揣测圣心,忙道:“禀圣上,此乃钱塘书生陈墨风所作,微臣也觉得此卷立意清新,可算上乘之作。”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