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书律影

金大师群侠传黄蓉篇 #31 第三十一回 圣命

Published on
Author
严微
Published on

第三十一回 圣命  黄蓉昏昏噩噩昏睡了一天一夜后,才清醒在陌生的草席上。    “谢天谢地,蓉姐你终于醒了。” 看着她要坐起来,宋引章连忙过去搀扶。    黄蓉简略地环顾了一下临时帐篷,清楚了自己的处境,语气缓慢又十分嘶哑:“这是哪,我军怎么样了,靖哥哥呢?”    宋引章道∶“蓉姐你别急,我们现在在襄阳城外,郭大侠先是为了救安抚使大耗内力,又去救你,一来一回损耗颇大,如今正调理身体。至于我军……” 宋引章斟酌了一下语句后告知黄蓉。    沿汉水看去,伏尸遍野,一日过后血红色的河水都未曾消淡,袅袅焦烟笼罩在激战后的樊城上空,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硝烟与血腥味,满地死尸枕籍,周遭死一般的寂静,唯留几堆未曾熄灭的残火。    吕文德对樊城的七年布局,十万大军,一夜之间,灰飞烟灭。    “傅将军清点了成功撤到这的残军,全算上还不到八千人,十不存一,这一仗输的太惨了,精心训练的水师也几乎全军覆没,江北之地不知何日才能夺回。”    黄蓉在宋引章的声音中走出临时帐篷,外面阳光刺眼,一连串的临时帐篷里,军容惨淡,黄蓉问道∶“我们为何在城外扎营?”    宋引章道∶“是崔达,他下令封锁襄阳四处城门,不许我们进城。”    黄蓉心里咯噔一声,“怎会如此?”    宋引章道∶“城里传来消息,是朝廷派来了一位内侍省太监来襄阳做监军,来解决安抚使与崔达的矛盾。”    “那崔达为何不让我们进城?”    宋引章摇摇头道∶“崔达恐怕是要……反了。”    ——————————————  襄阳城    安抚使衙门外礼宾迎炮,敲锣打鼓,崔达沐浴焚香,亲自迎接黄公公一行。    黄公公名叫黄庭礼,是皇城司秉笔太监,最受度宗皇帝信任。十天前,吕文德与崔达同时上奏折,互相揭露对方罪行,吕文德上书言崔达阴谋夺权,纵妻通敌;崔达上书言吕文德贪污军饷,卖官鬻爵;度宗皇帝一时难办。    这两人都是肱股之臣,势力庞大,丞相贾似道力挺崔达,而朝中更多老臣力挺吕文德,而度宗皇帝昏聩无能,缺乏判断,没有办法,便派心腹太监黄庭礼携带御赐金牌前往襄阳监军,并授予其“便宜行事” 之权。在宋代,宦官掌军司空见惯,如北宋末年宦官童贯便曾掌军围攻水泊梁山,只是这位黄庭礼是位投降派,与贾似道是一路人。    黄庭礼马不停蹄刚赶到襄阳,蒙古大军便攻陷樊城,吕文德一众生死未卜,风声传进了襄阳府,给城内带来一阵惊慌,许多名门望族纷纷举家南迁,为了平息动乱崔达下令封城,同时为防细作混入城中,不许樊城残军入城。    内忧外患之下,黄庭礼只能采取崔达提议,促成宋蒙两国和谈,师嬛也被释放,作为蒙古特使洽谈议和事宜,其中便以襄阳是蒙古最后的要求为由迫使朝廷割让襄阳,黄庭礼八百里加急送至京城,贾似道做保下度宗皇帝欣然应允。    襄阳城中耶律齐一干主战派对朝廷决策怒不可遏,但还未成气候时就被崔达抢先解除兵权软禁在家。    安抚使衙门内    黄庭礼举杯健谈道∶“我大宋乃礼仪之邦,而今意欲与蒙古缔为兄弟之国,实乃皆大欢喜之事,来,共饮此杯。” 崔达、师嬛同饮。    和谈十分顺利,只差最后的条件置换宋蒙两国就可于议案上签字,师嬛也无限感慨,试想半月之前自己伶仃入狱,受尽鞭阴酷刑,刑后连如厕都痛苦异常,还差点被吕文德斩首示众,如今苦尽甘来,贵为蒙古使者衣锦重来,真是扬眉吐气。    师嬛道∶“黄公公,只待刘整大军在对岸稍整便渡河接管襄阳一概事务,从此蒙宋两国再无战事,一代人的和平,你我都是功臣。以往之事,一概不咎,这和约两不吃亏,望贵国莫有异心。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