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ublished on
- Published on
- Published on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又是我,一个靠灵感和梗活下去的作者……。
被军师联盟迷的神魂颠倒梦里都带拍,就算生活再忙也得开。
先叨叨几句感想,剧播了也有十多集了,大概初期的人物性格都鲜明了吧。
本文所产杂粮。君臣,兄弟,父子。
实话实说,还原人物很有难度。
曹丕于仲达,亦友亦主,若拟出他俩的sp情节,只能分为对内对外,而且军法处置/国法处置(军棍,板子等),远比子桓亲自责用戒尺,或其他刑具之类来的更理所应当。
接着说曹老板。于和伟的气场收放自如,王者之气锋芒毕露。相比之下,君臣的君,人设便很到位。荀彧,郭嘉,汲布,甚至满宠。荀彧年纪偏大而且气质和资历皆为上乘,顾不在被的考虑之内。郭嘉,曹操在他病逝前说,“你远比我年纪小,还有许多身后之事没有交代与你。”
这样一个对白,曹操和郭嘉的私人感情更加亲密。而且,在曹操赶到郭嘉病榻前时,一句“怎么啦”顿时就让我眼眶升温。
一句“怎么啦”,于和伟把曹操对他的依赖,道得痛快淋漓。
关于司马懿,虽然前期和众多主子都有带感之处,但我还是喜欢:
荀彧!荀彧!荀彧!我爱死荀彧辣!
所以荀彧和司马懿,会更加带感。当初那句“贤侄”和对杨修截然不同的做法(当然是修懿三观有别),两个字,双规。
此一,为正文中君臣篇。
前期很有父子味儿的,非曹总莫属。
曹操x曹丕,古代原创训诫文里“上不疼下不敬”的典型。身为嫡长,责任更重。我所看待的这对父子,是曹操处处为难有意作对,为的就是考验和历练。曹丕七岁跟随父亲征战,对他的理解和依赖,高于子健。
曹丕是那种完全要靠自己和团队,时时刻刻揣摩曹操的敲打的人。所以这对的sp情节,苦情戏更多,也更虐。
曹操x曹植。子健和德祖如伯牙子期,投其所好,一拍即合。
身为天之骄子。父亲的宠爱,天赐的灵敏。但可惜只有文人风骨,妇人之仁。所以这对儿,拍起来会相当甜。
曹冲……。算了,不欺负小孩子,写不出来。
司马师司马昭,待定。
其他,杨家父子也很心痒。二人性情截然不同,父汉子曹,很有强强的味道。
若爹x强子。
此二,为正文父子篇。
关于兄弟……。
尚不明确,司马家的一群,子桓子健可能偏向对手戏,拍起来很尴尬,也没看出来什么兄友弟恭。
此三,为正文根本不存在的兄弟篇。
一。
“你们都满意了?”
曹操眯着眼睛,身子向前探去。他撩开冕旒,将众汉臣之悦色尽收眼底。目光一敛,当下不禁莞尔,语气似是轻松。
“既然满意了,退朝吧。”
————
汉宫后殿。
一跪一立,各怀各的心思。曹操随意挑了荀彧生前的奏表文书持在手中看着,慢思条理。而曹丕身上亦带着伤,跪得甚是辛苦。
“孤多久没动你了。”
冷不防的一句话让曹丕一凛,慌忙跪直身子望着父亲。曹操依旧背对着他,只是许久未闻身后有所动静,眉间一皱,并未转身。
“回话。”
曹丕如梦初醒。懊悔自己恐怕又罪加一等,大脑迅速搜索了一番,低下头小声回答:“父亲仁慈,自任职五官中郎将之后,您就未动过儿子。”
“任了五官中郎将……喔,可有些年头了。”曹操终于放下手中的奏表,双臂支在桌案上,瞧着自己的儿子。
他从小到大就不曾展露任何心迹。就算被父亲过于苛责,一直都是逆来顺受、打落牙齿活血吞的态度。而令人不得不叹服的是,每次出现的意外状况他都能处理的很好。加上朝中忠臣的民心所向——曹丕这一个坎一个坎的,还真就迈过来了,而且走得十分漂亮。
曹丕一直注视着地面,心里头打着鼓不知如何应对。要依国法,他毫无差错。可算起家法来……先不说之前种种,按曹操为他定下的规矩,刚才那问话不答,罪过可就大了。
“父亲,儿子知错了,”他只得伏下身去,深深向曹操叩首:“还请父亲海涵,今后定不会……”
“行了行了,别总跪着,起!”曹操一挥手打断了曹丕的话,走下台阶来。
“谢父亲!”曹丕喜不自胜,刚扶着地勉强立起身子,脸上笑意还未褪去,就闻曹操正若有所思的盯着自己。
他被这莫名的笑意弄得不知所措,笑容也随之僵在脸上。“父亲……?”
曹操手执着剑鞘,点了点书案:“跪过来,趴上去。”
晴天霹雳,曹丕当即明白了冰火两重天的滋味。
二。
“过来。”
曹操又耐着性子重复了一遍,这下曹丕便更不敢怠慢,忙听话的行至书案前,撩袍跪下。
“趴上去。”曹操携了剑鞘抵在他背上,正戳中一处先前的鞭伤。曹丕疼的头皮发麻,强忍着羞愧之意伏在了那上面,双手垫着下巴。
曹操将剑鞘向下移,手稍一用力,曹丕就感受到了身后强烈的压迫感。没错,他自幼习武,身体一向康健。但受尽丁仪的严刑拷打,加上曹操亲自执板的威压,曹丕忍不住紧张的手心冒汗,闭上眼睛准备好好抵御这疼痛。
“那封信的来历你知道?”
“儿臣不知道。”
“崔琰和荀彧用性命保你上位,你知道?”
“儿臣不敢欺瞒父亲,我也是刚刚得知此,若提前知道了,无论如何我是不会让二位大臣……啊!”
“还装!在孤面前,就别来这一套了。”